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制造业14年第一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中国制造业14年第一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ARJ21“翔凤”双发喷气式支线客机算得上是我国航空工业在民用客机领域的第三次尝试(第一次运十、第二次新舟),由中国商飞操刀负责实施这一系统研发工程,从2002年开始立项研发,经历了14年之久于2016年取得国内民航总局颁发的适航证开始进行商业化运行。
截止目前ARJ21已经拥有客运基本型、全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三个细分子型号,其中客运基本型号也就是ARJ21-700型商载能力为78-90座,航程能力控制在3700km以内,从商载能力和航程能力这两个指标来看,ARJ21-700型支线客机产品性能比较接近CRJ-700和ERJ-175。从2016年开始,ARJ21-700型就维持着一种比较低速的量产状态,由于国内实质用户只有成都航空、内蒙古天骄航空两家公司,因此生产量还是比较有限的,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商飞累计向这两个客户只交付了13架ARJ21-700客机,其中成都航空11架,天骄航空2架,相当于年交付量只有4架,这一指标坦率的说在国际航空制造业领域算是比较低的了。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市场因素,大体上有着下面几点:
1、ARJ21产品体系并不完善;
庞巴迪CRJ系列喷气式支线客机,最初一代产品以CRJ-100/200两种产品为主,涉及30-50座的支线客机市场;第二代产品才是CRJ700型产品,涉及50-70座规模的支线市场;第三代产品则是CRJ900型产品,涉及70-90座产品。这三代产品基本上都有基本型、加长型、增程型等不同的子型号,从而可以满足不同航空公司的商业运营需求。
巴西航空工业的ERJ系列支线客机也是类似,第一代以30-50座的ERJ-145为核心,拥有ERJ-135/140/145三个子型号;第二代产品以ERJ-175为核心,包括ERJ-170/175,涉足70-90座市场;第三代则以ERJ-190/195为核心,涉足到90-120座的支线市场,相当于空客A319覆盖领域了。
相比之下ARJ21-700产品体系太单薄了,别说是全世界,就是国内各个航空公司多样化的运力需求也是不具备产品选择性的。
2、适航证问题;
ARJ21-700型目前只有国内民航总局颁发的适航证,理论上也只能在国内民航公司和国内航线上服役,且还要剔除掉高原航线,也就是基本上只能在中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航线上运营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都不能涉及。而且还不可以投入到国内到周边国家的短程航线,比如国内去往韩国、新马泰等地。
在这种情形之下,ARJ21-700型的市场规模本身就比较小。2019年上半年国内民航总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签订的互认协议,这对于ARJ21-700型开拓欧洲市场算是比较有利的,但是也不是很乐观,毕竟CRJ和ERJ已经根植欧洲很多年了。
3、产能问题;
产能问题应该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只要资金到位,有市场实质需求,那么以国内的基建能力完全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厂房建设,不过需要考虑到的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就是配套产品的供应问题,ARJ21的发动机、航电等产品都是从欧美进口的,他们的供给是否能跟得上或者是否愿意跟得上,这就是个未知数了;第二个就是大规模航空生产的管理问题,国内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只要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扩大产能不是问题。
所以,总的来说ARJ21-700如今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生产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只要把市场营销问题解决好,扩大生产就不是问题了。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今年房企日子不好过,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每年吃饭行情“金九银十”,今年也不灵了。
2018年10月,百强房企单月业绩较9月环比降低10.5%,销售减速较为明显。
深红色是2018年销售额,上图可见,10月销售额和7-8月都差不多,还不如5,6月。今年全年高峰竟然是6月,金九银十真的没了。
前两天热潮的安徽合肥一楼盘降价,砀山碧桂园57折甩卖,虽然后来价格被迫恢复,但这足以说明,房地产寒冬真的来了。
难道,你见过房地产最火热的时候57折大甩卖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裁员,优化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房企不赚钱的时候,活下去是最关键的。就连万科都喊出活下去的口号,你认为这个行业其他公司会好过吗?不好过,只是他们不愿意出声,默默的裁员。
这次裁员最凶狠的是华夏幸福,据说裁员上千元,直接解散两个集团公司,而在此之前已经解散了天津和重庆分公司,这力度,真的是断臂求生啊!
上图可以看出,华夏幸福三季度收到的现金比去年同期少了20多亿,可见今年现金压力很大。但同时,流出资金也少了,比去年同期少了170多亿,看来经营收缩的厉害了。投资流出金额也比去年同期少了160多亿。
一句话,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房地产20年牛市了,是该回调一下了。
华夏幸福裁员,并不能证明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相反,房地产依然是个香饽饽。
华夏幸福裁员,是其经营不善的结果,房产大鳄们的扩张仍然在继续,新入场者也不在少数,开发商的野心永远不要低估。
华夏幸福的经营不善早就不是新闻,它的大规模裁员只是早晚的事情。这个新闻,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华夏幸福的裁员,并不能说明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
首先,华夏幸福在裁员,但大鳄们在扩张。
就在2018年10月份,华夏幸福将其环京区域33.93万平方米住宅用地,以32.3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万科。
这就是曾经高呼要“活下去”的万科,你能相信他吗?
除了万科,碧桂园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并购举动。
第二,贵州茅台、小米纷纷进入房地产,这说明房地产还具有诱惑力。
在股市上一塌糊涂的贵州茅台,近日有进军房地产的意图。
而11月5日,雷军的小米集团与华润置地联手,竞得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一块一级开发项目土地,代价是26.57亿元。
而据传言,中铁也要进军房地产。
这些迹象能说明房地产的日子不好过吗?
第三,房企整合、洗牌在所难免。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房企整合、洗牌在所难免。一批企业会被并购。
所以,华夏幸福裁员,并不能证明开发商的日子不好过。相反,房地产依然是个香饽饽。
是的,对华夏幸福更是如此;老板王文学表示“要坚定地活下去”,足以说明一切。
华夏幸福主要有两块业务,一是产业园,二是房地产开发。
华夏幸福最大的失误就是在环京一代豪赌购买了大量土地。要是以往,在环京买这么多土地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次不同,这次的调控是全国范围内的,谁涨得厉害就调控谁,所以燕郊等环京区域楼市迅速跌入冰点,有些楼盘甚至降价一半。
由于严格的限贷和限购,华夏幸福环京一带的楼盘卖不出去,自然也就无法回收款项。
华夏幸福另外一大失误就是全国各地开花的特色小镇项目,最多的时候一度超过200个。而特色小镇的投资规模,动辄就是数亿,十几亿几十亿的项目也很常见。华夏幸福这么拼,自然要把资金链弄出问题——尤其是今年民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
由于资金链紧张,华夏幸福今年股价暴跌,市值缩水高达680亿元。
为了“自救”,以今年以来,华夏幸福一直在瘦身。
先是,中国平安这个大金主,用137.7亿元的巨款,买下了华夏幸福19.7%的股权,并开始对华夏幸福进行整合。其中整合的重点之一,就是产业小镇业务板块。所以,产业小镇裁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下图为华夏幸福在环京的大厂打造的影视小镇)
接着,今年10月,华夏幸福宣布,将与万科合作开发位于涿州、大厂、廊坊和霸州的项目,通过这次合作,华夏幸福套现32.34亿元,并且获得万科投入合作开发。在燕郊项目出让股权后,进行裁员以节省成本,也不意外。
由于产业园开发的投入大、回款慢,华夏幸福一直开发商当中缺钱的典型。华夏幸福一直利润很高,但这些利润都只是账面上的利润,并没有真正拿到钱。以2017年为例,华夏幸福净利润88亿元,但经营活动现金却净流出162亿元!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到此,大家对中国制造业14年第一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中国制造业14年第一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